大脑密码文章阅读 ----- ARTICLES

原创文章,阐述大脑密码的观点和理念,严禁剽窃

分类:经验杂谈 发布日期:2022-01-08

对于《大学》经句的另类解读

作者:月影逐波

有的朋友在直播的时候听完我说《大学》里面的那几句话,也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觉得我说的不够详细,问我能不能详细说一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把这个说一下。不过我这里说的,和你在网上搜到的或者你上学学到的那种解释完全不一样,一般你能查到的解释都涉及到什么人生的志向,人生的态度,或者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也可以认为我在胡说八道。

知止而后有定”,首先说这个“知”,它可不是知道的意思,它是指的你的意识、思想和精神。后面说的止和定,就是指的这个“知”来说的。然后就是“止和定”的问题。“止”是什么呢?“止”就是你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东西上面或者某一种感受上面一动不动了,它还包含一定的主动的意味在里面,也就是这是一个主动的行为,你主动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了身体的某种感觉上。比如咱们训练的时候,你放音切呼吸的感受上,或者练散步法的时候,放到双腿走路的感觉上等等,当然会放在其他的感觉上也是一样的。这是有一个主动的成分,这就是“止”。

而定是什么呢?“定”就是说你已经没有了这种主动的成分,而是心安理得的心甘情愿的就把你的心思止于某种感觉或者某种事物上面。这里咱们没说注意力而是说的心思,这个心思就是指的你整个涉及到思虑的意识的部分,都定住了。而且这种定是没有刻意的成分在里面的,你是很自然的很轻松的定在那里。

定而后能静”,这个“静”又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静”指的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可以打个比方,“定”就是你把一杯水放在了桌子上,杯子里的水不晃了不动了,这就叫做“定”。而“静”是水里面的沙子杂质都慢慢的沉到了杯子底部,这杯水又显出他原来的清澈的样子,这就叫做“静”。

到了这个时候,你整个人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客观如实的反映出一切事情的来去。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个人遇见了什么伤心的事儿,一整天都郁闷不乐,甚至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这个就是常说的“放不下”。你可以想一下,你照镜子的时候,如果你这个人没有来,它什么也照不见;你来了,镜子里面就照见你了;然后你走了,它那儿也就没有了。心就像一面镜子,就是所有的事情没来的时候不去过分纠结,不去过分思虑,心是波澜不惊的。事情来了就认真的处理,认真的做。事情过去了,就了无痕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静而后能安”,“安”指的是一种感觉。咱们练冥想的朋友们都知道有一种感觉叫做“轻安”,和这个感觉也就是差不多。它就是一种很安逸很闲适,很舒服很自然的快乐,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舒服的感觉。当然这种快乐舒适的感觉也会随着你定性的深浅而有所变化,如果体会到“解脱之乐”,那可就不是“轻安”了。

安而后能虑”,这个“虑”是指的思考吗?不是,和咱们平常意义上的那种思考问题是不一样的,这里不是指的动脑筋,而是指的一种近乎条件反射似的思考本能。举例来说,比如孩子一出生他就懂得哭,他哭之前难道他会考虑自己遇到什么伤心事儿然后哭吗?孩子生下来之后母亲抱在怀里,他就知道自己去找奶吃,这个他经过思考了吗?他去思考这个*头在左边还是右边,上面还是下边?如果他真的会思考分析,真的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掺杂在里面,可能他就会得出一种错误的结论,然后找不着*头了。他就是凭借自己的本能去找奶吃。

所以这里边的“虑”,就是这种近乎条件反射式的思考本能,而这种思考本能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本源性的思维最本源的那一种。它没有任何主观刻意的成分掺杂在里面,所以思维效率是相当相当高,它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佛家道家以及王阳明心学中都说,如果人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本性,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原本都是生而知之的,对世界万物的本质规律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只是后来由于各种思想习惯思维习气的形成,让头脑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太多,就像灰尘一样把自己的自性蒙得死死的,所以这种功能就没了。

那有的朋友说既然生而知之,那么如果我能保持自性的话,像什么编程的知识,计算机的知识,股票的知识,赚钱的知识,我就通通全明白了吗?不是这样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实你知道的并不是这些林林总总的乱七八糟的知识,而是获得的一种根本智。可以举例来说明,根本智就是你知道了整个大海的性状和物质组成,但是对于每一朵浪花的形状这个你是不知道的。但是你对整片大海有了精深的了解之后,你对每一朵浪花的研究就会非常轻而易举。在这种不可思议的思维境界下去得到一些思考的结果,这个就是虑而后能得。得到的是什么?就是顿悟。心里面忽悠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很多事情,这时候就感觉自己的思维像光速一样,在一瞬间明白这么多事,你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明白的,但是就是心里知道,彻底明白了。

这几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解释,是因为如果你认真研究咱们传统文学的一些典籍的话,就会发现定静功夫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做学问之前必备的。孔子教导他的学生颜回要做“心斋”,这个就是定静的功夫。孟子说四十而不动心,有的人说是心智坚定,不为诱惑所动摇的意思。但是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个不动心很明显的就是指的心性一动不动,也就是达到了定静的功夫。至于道德经里面的“致虚极,守静笃”,以及庄子里面很多很多内容,都是指的进入定静之后的功夫。也就是说定和静只是做学问的起点,有了这种功夫,才能从要研究事物的本源出发,找到事物本来的自然规律,而没有掺杂进去自己的狭隘浅薄的主观意识和臆测。人之所以要研究一些东西,就是因为这个东西自己还不知道。而任何人的一个难以避免的错误就是从自己的主观和经验出发去研究,这几乎是一种本能,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本来这个事情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才研究的,而自己从主观出发之后就会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境界去研究这种未知,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误入歧途。从古代的做学问到现在的科学研究都是这样的,如果一种科学是从0~1这样的关键节点的话,那么发现这种节点的人,当时往往都是处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天才状态才发现的。这个可以自己去找一些例子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所以说,有了定和静的功夫,才跨入了真正的做学问的门槛。

软件功能介绍购买软件开始训练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使用协议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2017 保定天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记第 0311881号 登记号:2011SR04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