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密码文章阅读 ----- ARTICLES

原创文章,阐述大脑密码的观点和理念,严禁剽窃

分类:大脑密码 发布日期:2021-03-28

凡事都问为什么,真的是好习惯吗?

作者:月影逐波

首先给大家讲两个我年轻的时候当医生的故事。

有一次出门诊,那天病人特别多,人山人海的。这时候进来一个病人,给我一张化验单(不是他自己的),他说你看看这张化验单这两个指标有问题没问题,我看了一眼告诉他说没事,都在正常范围内,没问题。

病人:那为什么和以前化验的数值不一样呢?

我:每次化验不可能一样,所以才规定了一个正常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病人:这个数值高了低了有什么意义呢?

我:这两个指标是反应某某功能的,如果数值高了那就说明什么什么,如果数值低了那就说明什么什么。

病人:那你告诉我,为什么这两个指标就能反映身体的这项功能呢?

我:抱歉,我上学的时候为了讲这两个指标,我们老师可是讲讲了整整两节课。您只需知道这两个指标是反映什么的,它的数值高与低反应什么意义,而且您这张化验单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

病人:那你这么两句就打发了,我这号不就白挂了吗?

我:那我解决您的问题了吗?来找我的目的是什么?

病人:就想让你看一下我这张化验单有没有问题。

我:已经看了,你这张化验单,没有问题。

病人:为什么没有问题?

我:这两个指标是反应某某功能的,如果数值高了那就说明什么什么,如果数值低了那就说明什么什么,你这张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病人:为什么这些两项指标就反映身体的那个功能?为什么会是这个数值,这个你必须得给我说清。

我:抱歉,后面还有很多病人呢,都挺着急的。等我不忙了抽空跟你说可以不?

于是我被投诉了。

另外一个故事:

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换药,换的是甲床部位,干过这行的都知道,甲床这个地方换药是非常非常疼的,所以我看见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甲床这个部位换药就头疼,我不知道孩子会不会承受的住,会不会大哭大闹,如果因为我换药导致孩子大哭大闹的话,那肯定会被投诉的。我是小心翼翼的,精心的不能再精心的开始操作。

孩子挺听话,也没有哭也没有闹,但是就是小嘴一个劲的不停:

大夫,你用的这是什么药水啊?为什么没有酒精味儿啊?

我说,这是另外一种消毒水,不是酒精。酒精刺激性太大了,很疼。

大夫,你拿镊子拿钳子的时候为什么那样拿呀?你看我们都不那样拿。

我说,这是我们培训好的,就得这么拿。

大夫,为什么要换药啊?

我说,是为了防止伤口感染。

大夫,那你说一下你那么拿镊子的好处呗,那你说一下你换换药为什么就防止细菌感染了?细菌是什么东西啊?细菌感染了有什么坏处吗?化了脓又怎么样?......

这个时候我实在没有办法分心去回答他的问题了,这合着让我给他培训一次无菌术啊,所以我就专心操作。

孩子的母亲不满意了,对我说,这孩子从小就笨,所以我们培养了很好的习惯,就是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所以大夫你能回答就给他回答呗,我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习惯,你看你这不搭不理的会让我们孩子很难堪的。

我说,等我换完药,有时间就给他回答,一心不能二用嘛!

孩子母亲说,你就换个药,又不是什么复杂操作,还显得你挺能啊,估计你这辈子也就只能换药了,永远也当不了主刀。

于是我又被投诉了。

我们从小都被教育,凡事问个为什么,这是个好习惯,能够开动脑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凡事都问个为什么,确实一点弊端都没有吗?并不是这样的,这里分为三种情况:

1,问个为什么之后就放在一边了,或者问个为什么,得到答案之后也放一边了,并不往心里去,问为什么只是一种习惯。

2, 问个为什么之后就开始思索,希望通过探索得到答案,这时候是真正的开动脑筋了,也能起到保持好奇心的作用。但是,慢慢的养成一种习惯,得到答案之后就神清气爽,得不到答案之后就始终心里不踏实,做事情也进展不下去。

3, 问个为什么之后就开始思索,开始开动脑筋,得到答案之后当然高兴,得不到答案就先搁置一下,该做什么做什么,没有答案的问题在以后交由实践和时间来解决。

这三种情况之中,第1种除了招人烦以外,没别的什么用。第2种好的方面就是能扩展知识面,能锻炼大脑,对于孩子来说,能保持好奇心。坏的方面就是会养成一种凡事就纠结的毛病,只要心里有一点疑问,然后就不踏实。而做什么事情之前,都是习惯心里踏实了才会去做,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畏首畏尾,从来没有办法顺利进展下去,因为做事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疑问,丧失很多好机会。

所以最好的做法应该是第3种,习惯问为什么,习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习惯动脑筋,但是事情该做还是做,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通过空想就能想出来的,在实践过程中更容易得到答案。

话题再扯回咱们的训练上,有些朋友就是第1种和第2种的情况。

有第1种情况的朋友,相同的问题每隔几天都会问一次,每次都会得到答案,然后过几天再接着问一模一样的问题。

有第2种情况的朋友,训练之前就开始一点一点的理教程,理自己的思路,哪怕有一点心里不踏实都要去问,这当然也无可厚非,谁都不喜欢那种不确定性,但是有的不确定的问题并不是通过提前思考就能解决得了的,比如某某个训练,训练成功之后是什么样这个,只有到达那个地步之后才能真正的明白,这之前谁跟你说明说什么,你也没法切身去体会,所以该上路就必须得上路。但是有的朋友就觉得,我不把这个搞清楚,我训练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话我就训练不下去,心里不能有一点不踏实感,否则我就迈不出去第1步。遇到这样的朋友我经常是催呀催呀,我说你练一练,练练明白了,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过去好多天,再看他还是在反复的琢磨同样一个问题,训练毫无进展。

这我就想起了咱们古代私塾里的教学先生,都是让学生先把那些四书五经什么的经典背下来,装在自己大脑里,然后以后长大了,经的事儿多了,一点一点会明白圣贤所说。如果一开始就跟这帮小孩讲圣贤的大道理,那是肯定讲不清楚的,如果这些学生都像第2种情况说的那样,心里有不确定性,不踏实就不上路的话,那这私塾根本就开展不下去。

不光咱们的训练,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定要知道有些问题不是靠空想就能想出来的,有些问题就必须在实践过程中才能解决,才能明白。而且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才是最有价值的,比提前空想的那些问题要好得多,有的时候空想的那些东西那些问题,那些纠结,等到了后面会发现一点用处都没有,完全是在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带着那种不确定的不踏实感和纠结上路,也是一种技能。

所以,我前面说的那两件事,你认为是属于什么情况?

软件功能介绍购买软件开始训练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使用协议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2017 保定天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记第 0311881号 登记号:2011SR048207